世界的过客

每个人获得的东西都恰好是他值得获得的东西

TCP/IP网络编程

本文图片来源于geektime网络编程实战,版权归其所有

网络编程的大部分内容就是设计并实现应用层协议,应用层以下的都由套接字封装了。下面逐步讲解套接字。

服务器端建立连接

调用socket函数,返回fd(买了个电话机)

调用bind函数,分配地址信息(去电信局申请下来了电话号码)

调用listen函数,转化为🉑️接收连接状态(安装好电话线了)

调用accept函数,受理连接请求(接听电话)

总结:

第一步调用socket创建套接字。

第二步调用bind函数分配IP地址和端口号。

第三步调用listen函数转为可接收请求状态。

第四步调用accpet函数受理连接请求。

客户端建立连接

调用socket函数,返回fd(买了个电话机)

调用connect,拨通电话,等待服务器accept

完整过程如下图

tcp-ip

套接字

首先:协议是为了完成数据交换而定好的约定。

int socket(int domain, int type, int protocol)

这是socket函数的声明。那么这里可以看到3个参数,第三个就是协议,这就是为什么开头要先确定协议是什么。

协议其实一般叫协议族。这个名字不是乱起的,族最字面的解释就是一大家子。比如TCP/IP名字就叫TCP/IP协议族,从头文件sys/socket.h中可以找到以下各种协议族。

名称协议族
PF_INETIPv4互联网协议族
PF_INET6IPv6互联网协议族
PF_LOCAL本地通信的UNIX协议族

而第一个参数 domain,其实就是协议族,第一个参数协议族,第三个参数是具体协议族里的某个协议。第一个参数决定了第三个参数的范围。

第二个参数 type, 查看man手册可以看到SOCK_STREAM, SOCK_DGRAM, SOCK_RAW这三种传输方式,事实上,协议族定了并不能决定传输方式。

首先无视掉SOCK_RAW因为man下查看文档你会发现这句话 The type SOCK_RAW, which is available only to the super-user.

SOCK_STREAM 这种类型的将创建面向连接的套接字。SOCK_STREAM类型提供基于序列的,可靠的,双向连接的字节流 , 因为套接字内部存在buffer,简单来说就是字节数组,只要不超过buffer的大小,所以read和write的调用次数不限,所以不存在数据边界。

SOCK_DGRAM 这种类型将创建面向消息的套接字。SOCK_DGRAM类型提供不可靠、不按序传递、以数据的高速传输为目的的套接字强调快速而非传输顺序。传输的数据可能丢失也可能损毁。传输的数据有边界(发几次就得收几次,而不能攒着一次收了)。限制传输的数据的大小。

第三个参数protocol,如果一个族内一种数据传输方式的协议只有一种,严格意义上来说,前两个参数就足以确定某个协议了,但是有些族中存在一些一些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。

分配IP地址和端口

当获取到socket的文件描述符之后,需要分配IP地址和端口号。

IP地址

IP地址分为两类,IPv4, IPv6。二者区别主要是字节数,目前通用的IPv4,IPv6是为了解决IP地址耗尽提出的标准。

IPv4地址是有分类的,IP地址,逻辑上分为网络号、子网号、主机号。

IP地址的分类以网络号作为区分,网络号占1字节的为A类:0~127,B类占据2字节: 128~191,c类占据3字节192~223,D类4字节。

网络的实际构成,在NAT技术下,可以理解为公网IP是一个个路由器或者交换机,实际上是先向路由器发送数据,再由路由器NAT 映射进子网内,再在子网内通过子网IP地址去(arp)找到MAC地址寻址发送过去。MAC地址只能在子网内起作用(虽然说要求全球唯一)

端口号

主机是能运行多个程序的,且大多数情况下共用同一个IP地址,为了区分哪些数据是哪些程序的。操作系统通过端口号,去分配相应的数据给对应端口的套接字(也就是相应的程序)。

端口号由16位构成,所以范围是0~65535。但是0~1023的知名端口是分配给特定应用程序的,所以一般应用分配的端口为1024~65535.

此外,TCP和UDP是不同的模块分配的,所以相同端口的UDP和TCP套接字是允许的。

IPv4地址的是以结构体的方式表示的。其结构如下:

struct sockaddr_in
{
  sa_family_t    sin_family;   //地址族
  uint16_y       sin_port;     //16位端口, htons()网络字节序保存
  struct in_addr sin_addr;     //32位IP地址, htons()
  char           sin_zero[8];  //不使用,为确保与sockaddr结构保持一致的填充
};

struct in_addr
{
  in_addr_t s_addr; //32位IPv4, 网络字节序保存,htons()
};

除了填充地址结构体外,传输的数据等都无需要转换字节序,因为会自动做。 IPv4与IPv6及通用地址结构对比如下图: addr-struct

IP地址是点分十进制的,为了转换成32位的整数型数据。在<arpa/inet.h>里提供了一个函数in_addr_t inet_addr(const char* string); 该函数会获取一个点分十进制IP地址的字符串,返回32位整数型数据并返回。

INADDR_ANY常量可以作为初始化服务器IP地址时的IP使用,因为会自动获取服务器端的计算机IP地址。

地址结构体初始化好后,可以给套接字分配地址信息。将初始化好的地址信息通过bind函数分配。

int bind(int socket, const struct sockaddr *address, sockelen_t address_len);

sockfd经过bind这步完成后,物料已经准备好了,可以开始等待请求了。进入等待请求需要调用int listen(int socket, int backlog) backlog是最多允许多少个连接请求进度队列。

到这里服务器的所有工作已经就绪,当有请求来的时候,其实就可以处理了。但是,由于之前那个套接字是为了接收连接请求而创建的。真正连接着客户并交换数据的是另一个套接字。可以调用 int accept(int socket, struct sockaddr *restrict address, socklen_t *restrict address_len) 来创建并连接到发起请求的客户端。

accept函数受理连接请求(backlog, 未完成连接队列的大小)中待处理的客户端连接请求。

TCP连接的server端是在accept系统调用中完成从LISTEN到SYN-RCVD(收到SYN),再到ESTABLISHED(收到ACK)的变迁过程。

优雅的关闭套接字

tcp的半关闭:

Linux的close函数意味着完全断开连接。这意味着不仅不能传输也不能接收数据。

这会造成数据的损毁。那么半关闭的方法就产生了。半关闭就是将全双工的socket变为可以接收数据但无法传输,或者可以传输但无法接收。只关闭流的一半。

socket是全双工的,本质上来说 有两个流,客户端的输出流对着服务器端的输入流,客户端的输入流对着服务器端的输出流。半关闭就是断掉其中一个。

int shutdown(int socket, int how) 两个参数分别是需要断开的套接字文件描述符和传递断开方式信息。

第二个参数有三个选项 :

  • SHUT_RD: 断开输入流
  • SHUT_WR: 断开输出流
  • SHUT_RDWR: 同时断开I/O流,相当于调用了两次hsutdown,第一次以SHUT_RD为参数,第二次以SHUT_WR为参数。

既要发送传输结束的信号,又要接收数据时,服务器端可以关闭输出流,通知客户端(客户端接收数据)。

套接字的多种可选项

套接字分层 IPPROTO_IP层可选项是IP协议相关的, IPPROTO_TCP是TCP协议相关的,SOL_SOCKET是套接字相关的可选项。

int getsocketopt(int socket, int level, int option_name, const void *option_value, socklen_t options_len) 这个函数用户读取套接字的可选项。

int setsockopt(int socket, int level, int option_name, const void *option_value, socklen_t option_len); 这个函数用于更改可选项。

套接字类型只能在创建的时候决定,以后不能再改,也就是说tcp套接没法改成udp套接字。

TIME-WAIT

TIME-WAIt是指主动发起方,四次握手后其实并没有真正关闭,而是会有一小段的存活期,在此期间占据的端口是无法绑定的,因为还在使用中呢。 四次挥手的时候,假设是服务器端主动发起Fin,如果服务器端不存在TIME-WAIT, 当服务器主动发起Fin的时候,最后一次的ACK是第一个发FIN的发出去。 如果没有TIME-WAIT那么,如果这个ACK回给客户端的时候失败了, 客户端会重发自己的Fin,然而这个Fin永远得不到ACK,于是会一直重传, 如果服务器处于TIME-WAIT,则有机会向客户端重传最后的ACK,客户端有机会正常终止。

第二个是确保迷走报文的自动消失。 客户端其实也有TIME-WAIT,只是客户端的端口是随机分配的,所以比较少绑定端口错误。

如果需要快速重启,避过TIME-WAIT,在套接字可选项中更改SO_REUSEADDR的状态,将其改为1(真)就表示可以分配TIME-WAIT状态下的端口号。 如果要解决TIMT-WAIT占用内存和占用端口的问题。 需要设置 net.ipv4.tcp_timestamps=1(默认) 以及 net.ipv4.tcp_tw_reuse

Nagle算法

TCP默认使用Nagle算法,最大限度的进行缓冲,直到之前的收到了ACK,于是将缓冲区内的全部填入一个数据报内,减少网络包数目,降低负载。

当流量未受影响时,Nagle算法用了比不用慢,典型的是传输大文件数据时。

TCP_NODELAY 改为1(真)就会禁用Nagle算法。

知识补给

ssize_t 表示 signed int类型,size_t表示unsigned in类型,这么做是为了可移植性。因为操作系统的位数在增加,到时候只需要改头文件里的声明就好了。

_t结尾表示操作系统定义的数据类型。

uint16_t表示16位无符号整数

sockaddr_in是IPv4的地址信息结构体,但是sockaddr结构体不是只为IPv4设计,所以需要特别设计填充。

大端字节序:

假设内存地址是: 0x20, 0x21,0x22,0x23

那么0x12345678如果是高位在低地址

0x20 放0x12 //最高位放入地址的最低位

0x21 放0x34

0x22放 0x56

0x23放0x57

这种叫大端序也叫网络字节序。

系统有四个函数帮助转换字节序:

unsigned short htons(unsigned short);  //为端口转换
unsigned short ntohs(unsigned short);   // 为端口转换
unsigned long htonl(unsigned long);  //IP地址
unsigned long ntohl(unsigned long);  //IP地址转换
// h表示主机字节序
// n表示网络字节序

服务器端的IP的目的在于,一台主机可以有多个NIC,添加了IP后就会决定接收该IP的数据。如果只有一个IP地址,直接使用INADDR_ANY。

TCP套接字的I/O缓冲

write和read,write调用瞬间将数据移至输出缓冲,read函数掉用瞬间从输入缓冲读取数据。

  • I/O缓冲在每个TCP套接字中单独存在。
  • I/O缓冲在创建套接字时自动生成。
  • 即使关闭套接字也会继续传递输出缓冲中遗留的数据。
  • 关闭套接字将丢失输入缓冲中的数据。